新闻资讯
新闻资讯
一、常见生物质原料
玉米秸秆、小麦秸秆、棉花杆、稻草、稻壳、花生壳、棕榈壳,家具厂下脚料,废旧布条,报纸玉米芯、树枝、树叶、锯末等农作物、固体废弃物(食用菌渣、糠醛渣、酒渣等)。
生物质颗粒是在常温条件下利用压辊和环模对粉碎后的生物质秸秆、林业废弃物等原料进行冷态致密成型加工。原料的密度一般为0.1—0.13t/m3,成型后的颗粒密度1.1—1.3t/m3,方便储存、运输,且大大改善了生物质的燃烧性能。
二、用途:
生物质颗粒用途:
1)大型养殖场牲畜的饲料,便于贮存、运输;
2)民用取暖和生活用能,干净、无污染,便于贮存、运输;
3)工业锅炉和窑炉燃料,替代燃煤和燃气,解决环境污染;
4)可做为气化发电、火力发电的燃料,解决小火电厂关停问题。
三、意义:
我国是能耗大国,调整能源结构,利用生物质能是必然选择。生物质经过压缩成型后,
其体积大幅减小从而更便于运输、贮存和使用,解决了生物质大规模利用的关键难题,因
此该技术及设备非常适合于生物质发电、工业锅炉的清洁能源改造、农村新型炊事燃料。
四、主要具有如下深远意义:
1)替代煤,从而减少一次能源的消耗。
2)实现碳循环,减少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。
3)增加农业附加值,增加农民收入。
4)该技术及设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,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
五、结论
1)发展秸秆制粒技术,对于生物质的大规模应用起到关键性作用。
2)如果操作方法得当,制粒机能够顺利运行,并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长的使用寿命。
3)制粒技术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,在降低电耗和提高产量方面尚需实验研究。
上一篇:生物质燃料达到什么标准最好?
下一篇:生物质颗粒燃料是个啥?